如果將慢性病患者的數量納入「不健康」的計算,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人的整體健康狀況確實有挑戰,儘管平均壽命和醫療可及性在國際上屬於先進水平。
台灣人的健康現狀
- 平均壽命高,但生活品質存疑
- 2022年台灣平均壽命約為81歲,超過全球平均值,但伴隨著慢性病存活期延長,許多人在生命後期生活品質較差。
- 健保的普及確保了慢性病的治療,但未必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或預防疾病的發生。
- 慢性病高發
- 台灣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 糖尿病:根據衛福部統計,2020年有超過240萬人患有糖尿病。
- 高血壓:2020年約有430萬人被診斷為高血壓患者。
- 這些疾病與飲食習慣、運動不足、長時間壓力和人口老化密切相關。
- 台灣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 肥胖率逐年增加
- 台灣成人肥胖率約為45%,這是一個導致代謝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預示未來慢性病人數可能進一步增加。
- 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 台灣自殺率在亞洲屬中等偏高,憂鬱症與焦慮症的盛行率也顯著增加,但心理健康資源仍然不足。
- 疫情期間,壓力相關疾病(如焦慮症、睡眠障礙)呈上升趨勢。
是否能視為「健康」?
如果單純從疾病的數量來看,慢性病高發、心理壓力大、肥胖率增加等現象顯示台灣人健康水準有問題。自然醫學和整體健康觀點更重視生活質量、疾病預防和心靈健康,而這些方面台灣仍需努力。
改善健康的建議
- 政策支持預防醫學
- 增加健康教育,推廣均衡飲食與運動習慣,尤其針對學校和職場。
- 強化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篩查與健康管理計畫。
- 心理健康資源普及
- 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支持和社區輔導資源,減少因壓力引起的健康問題。
- 自然健康推廣
- 鼓勵利用自然醫學方法,如草藥、運動療法和正念練習,提升整體身心健康。
結論
從數據來看,台灣的醫療系統在延長壽命方面表現出色,但慢性病高發和生活習慣問題讓台灣人的健康水準仍然有明顯不足。如果把慢性病患者數量作為衡量標準,台灣人的健康狀況的確不容樂觀,需要更加全面的健康政策和教育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