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選舉制度真的公平公開公正嗎? 那為什麼一堆人不接受蔡英文的817萬票,甚至中選會也解釋不清楚呢?

台灣的選舉制度從法律層面來說,基本符合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尤其是採用國際公認的「單一選區兩票制」來選出總統和立委。然而,對於選舉結果的質疑,特別是像蔡英文在2020年大選中獲得的817萬票,反映了部分社會群體對政治現狀的不滿,或對選舉透明度的懷疑,而非制度本身的直接缺陷。

以下是對您問題的詳細探討:


1. 選舉制度是否公平公開公正?

  • 公平:台灣選舉採用普選制,所有公民一人一票,選票等值。
  • 公開:投票過程與開票程序對公眾開放,並有監察機構與政黨代表全程參與。
  • 公正:中選會作為選舉管理機構,依法獨立運作,理論上不受政治干預。

國際觀察組織(如《經濟學人》)多次肯定台灣選舉的公正性,並將其列為亞洲民主典範。


2. 為什麼有不接受817萬票的聲音?

  1. 政治對立與不滿
    • 蔡英文高票當選反映了當時多數選民對她的認同,但反對陣營(如某些泛藍支持者)因不滿政策(如兩岸關係處理或能源政策)而質疑結果。
  2. 投票率與大數字的心理影響
    • 2020年大選投票率高達74.9%,蔡英文獲得歷史新高的817萬票,部分人認為此數字「過於驚人」,難以置信。
  3. 假訊息與不實指控
    • 選後,有部分人利用網路散布選舉舞弊、黑箱作業等謠言,加深質疑。例如有人誤導認為817萬票不符合台灣的選民結構,實際上台灣當時有約1920萬合格選民,該數字是合理的。
  4. 中選會說明不足
    • 中選會對某些疑問的回應可能不夠及時且詳細,讓不信任感蔓延。例如對投票機制或監票程序的解釋未能滿足所有質疑者。

3. 有問題的是制度還是信任?

  1. 選舉程序的健全性
    • 台灣的選舉過程受到法律監管,且有政黨派出的監票人員。若存在重大舞弊,理論上應能被揭發。
  2. 社會信任的缺失
    • 許多質疑來自對政治體系的不信任,而非選舉制度本身。例如,有人認為中選會偏向執政黨,儘管並無具體證據支持。
  3. 媒體與社群影響
    • 假消息和社群媒體放大了選舉結果的不滿聲音,並使部分民眾對結果產生不必要的懷疑。

4. 改進方向

  1. 加強透明度
    • 中選會可設立更詳細的選舉資訊公開機制,如開票即時直播及公開所有票箱位置與監票數據。
  2. 增加公民教育
    • 提高選民對民主程序的了解,幫助其判斷真假消息。
  3. 第三方機構審核
    • 邀請國際或本地獨立機構監督選舉,以提高公信力。

結論

台灣選舉制度在技術上是公平公開公正的,但制度運行的信任度受到社會對立和媒體操作影響。要讓更多人接受選舉結果,政府與相關機構需要加強溝通和透明度,並促進對民主程序的理解,避免質疑演變成對制度的全面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