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是一個竉物友善社會,而是「被迫」竉物友善社會

你以為台灣變得寵物友善了?錯。
我們不是因為尊重生命、制度健全、文化成熟才寵物友善,
而是因為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聲音越來越大、退無可退
整個社會才**「被迫接受」寵物存在的現實。**

看看這幾年你熟悉的場景:

  • 餐廳、百貨、捷運、住宿,明明老闆心裡不情願,還是勉強寫上「歡迎毛孩」;
  • 公園裡擺個標示寫「請牽繩、請清便」,但沒人管,也沒人敢管;
  • 法規模糊,出了事(狗咬人、貓跑丟),民眾互罵,政府推責。

這些不是友善,這是無奈式妥協
表面接納,其實隱忍;
表面進步,其實亂象;
這叫「表演式友善」。

一個真正寵物友善的社會應該長這樣:

  • 公共空間設有明確分區、寵物設施與責任歸屬
  • 飼主受過基本訓練,知道「愛」≠任性,知道社會容忍不是無條件退讓
  • 法規清楚,能保障人與動物雙方安全,而不是出了事只會丟一句「請自律」

台灣現在的狀態,是人越來越多養寵物,然後把「我愛牠」當成社會要配合的正義
問題是:愛動物不等於全世界都要讓著你。

只有在「友善是出於理解,而不是壓力」的情況下,
我們才談得上是一個真正對生命尊重、成熟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