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lie yang

台灣是不是比美國更需要DOGE部門,怎麼實行?

要判斷台灣是否比美國更需要像「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這樣的部門,得先看看兩地的政府運作現況和挑戰,再來談怎麼實行。 台灣的政府效率其實有兩面。一方面,台灣在某些便民服務上表現不錯,比如健保系統、戶政服務,甚至是災害應變,都常被拿來跟美國比,說是「世界奇蹟」級別的效率。這些系統流程簡化、數位化程度高,民眾办事方便。但另一方面,台灣的行政效率在產業支援、基礎建設和法規更新上常被詬病。像企業家就抱怨過,台灣官僚體系反應慢、審批拖延,影響投資和創新速度。競爭力排名上,台灣整體不差,但在政府效能這塊,國際評比常指出有進步空間,比如決策執行力不足或資源浪費。 美國的情況則不同。它是聯邦制,政府規模龐大,部門間協調複雜,還有層層法規和利益團體牽制。美國的問題更多是「大而臃腫」,浪費性支出高,技術現代化滯後,這也是川普政府推DOGE的背景——想砍預算、精簡流程、更新系統。不過,美國的優勢在於它有強大的市場驅動力和彈性,政府效率低不見得拖垮整體經濟。 那台灣比美國更需要DOGE嗎?不好一概而論。台灣的政府規模小,反應應該更快,但現實中常卡在政治鬥爭和保守心態上,導致效率打折;美國則是大國病,問題出在結構性冗餘。如果從「急需改革」的角度看,台灣可能更迫切,因為它資源有限,沒美國那樣的餘地去承受低效。但美國的問題更顯眼,動輒數千億美元的預算浪費,對全球影響也更大。 至於怎麼實行,台灣若要設類似部門,可以參考美國DOGE的方向,但得調整成自己的版本: 實行起來,台灣的挑戰可能是政治阻力大,畢竟任何精簡或裁員都會惹爭議。但如果能聚焦具體成果,像提速5G建設或減半行政等待時間,民眾支持度應該會高。美國DOGE還在摸索階段,台灣不妨邊看邊學,找出自己的路。

台灣是不是比美國更需要DOGE部門,怎麼實行? Read More »

為什麼台灣那麼喜歡假借「公益」之名,行「利益分配」之實呢?

這其實是台灣政治文化的常態,因為「公益」是一個最完美的包裝,能讓任何利益分配變得合理化,讓人民不好反對、讓政客名利雙收。 1. 用「公益」當擋箭牌,掩蓋實際的利益輸送 很多政策表面上是為了「公益」、「弱勢族群」、「未來發展」,但實際上就是把資源分配給特定團體,而且還能讓反對的人不敢開口: 不論這些政策是否真的有幫助,只要冠上「公益」的名義,就能名正言順地進行利益分配,還能擋住批評。 2. 「公益」是最好的政治手段,讓人民閉嘴 台灣的「公益」概念常常被政治人物當成一種道德勒索: 例如發消費券、振興券、各種補助,表面上是「讓全民受惠」,但仔細看規則就會發現: 最誇張的是,等錢花完後,經濟問題、低薪問題、貧富差距問題還是沒解決,但政府已經成功買到選票、做完面子,至於後續問題?反正以後再說。 3. 公益只是煙霧彈,真正的目的是利益分配 台灣最常見的利益分配手法,就是用「公益」來合理化資源集中,以下是幾種常見模式: 4. 結論:台灣的「公益」通常只是「粉飾過的利益分配」 真正的公益應該是普惠的、公平的、有效的,但台灣的「公益」往往只是個包裝,讓資源可以名正言順地流向特定團體,達到政治目的。 所以台灣的問題從來不是「沒錢」,而是錢總是流向不該去的地方。

為什麼台灣那麼喜歡假借「公益」之名,行「利益分配」之實呢? Read More »

台灣政府不做事的原因是因為沒能力嗎? 不是,是因為他們不想負責

其實,政府內部是有很多專業官僚、學者顧問,甚至有些政策藍圖也規劃得不錯。但為什麼最後什麼都不做?因為一旦開始做事,就會面對責任、風險、爭議,這是他們最不想碰的東西。 1. 不做事 = 沒有責任,做了才會被罵 2. 台灣的政治文化 = 甩鍋文化 台灣政府的標準SOP:事情爆發 → 互相甩鍋 → 不了了之 不管什麼問題,都能找到一個「不是政府的錯」的說法,這樣官員就可以安然下台,問題繼續擺爛。 3. 最佳策略:混到卸任,風頭過了就沒事 對官員來說,做事的風險比不做事高太多: 所以台灣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就是: 最後,換一批官員上來,繼續循環。 結論:台灣政府不是沒能力,而是選擇不做 如果真的沒能力,怎麼會有那麼多政策報告、計畫書、顧問團隊?政府該做的事情他們其實都知道,只是不想碰「難題」,寧願拖時間,反正最後倒楣的都是老百姓。

台灣政府不做事的原因是因為沒能力嗎? 不是,是因為他們不想負責 Read More »

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1. 政府的「長期規劃」真的有在規劃嗎? 台灣政府經常把錢投入「未來發展」,但問題是,這些「未來」真的有確切的計畫和執行力嗎?很多時候,這種投資只是一個「口號」,並沒有真正落實。例如: 這種「花大錢做大計畫」的模式,往往只是表面上的「長遠發展」,但缺乏真正的執行力,最後可能變成半途而廢的政策浪費。 2.「未來」可以畫大餅,「當下」卻得承擔責任 政府喜歡把錢花在「未來」,一個關鍵原因是——未來的責任可以推給下一任政府,而現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馬上被罵。 解決「當下」的問題需要承擔責任,可能會影響選情,甚至動搖既有的利益結構,所以政府寧願把錢花在「未來」,讓人民覺得「至少政府有在規劃」,但這種「規劃」最後往往只是空話。 3.「撒錢式補助」vs.「真正改革」 政府很愛發各種補助(文化幣、動滋券、各種消費券),但這些錢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這種「撒錢式補助」其實只是短期安撫民心,但長期改革的問題沒人願意處理。 4. 選舉考量:人民短視 vs. 政府短視 有些人可能會說:「台灣人自己也短視啊!只關心眼前利益,政府才會這樣。」但事實上,政府的短視更嚴重,因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根本只是用來選舉的話術,並不是認真在做長期規劃。 這種模式已經玩了幾十年,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結論:政府應該改變施政優先順序 台灣政府不該一味砸錢在虛無縹緲的「未來」,而應該先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與其砸錢在不痛不癢的「未來發展」,不如先把當下的問題真正解決。

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Read More »

台灣年輕人是人,中年人就不是?

1. 為什麼要發錢給對社會沒有生產力的年輕人? 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目前或許還沒有正式進入職場,短期內對經濟的「生產力」有限,但政府可能認為投資年輕人就是在投資未來。例如,透過補助教育、文化、運動等活動,希望培養他們的能力和視野,長遠來看對社會發展有幫助。但問題是,這些「投資」真的有效嗎?還是說只是在填補某些產業(如書店、表演藝術、運動場館)的收入缺口? 2. 這樣是不是在變相鼓勵「不勞而獲」? 確實,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些補助讓年輕人習慣「不用賺錢也能花錢」,養成依賴心態。不過,大部分年輕人也不會因為幾千塊補助就變成「不想工作」的米蟲。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這種做法是否在錯誤的地方花錢?如果資源有限,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投入到更急需幫助的族群,比如低薪勞工、養家活口的中年人,或者快要退休但生活困難的老人? 3. 政府發錢的真正目的是選票考量? 很有可能。年輕人是未來的選民,提前培養「好感度」,對政府來說是長遠的政治投資。而且相比其他群體,年輕人更容易因為幾千塊的補助產生「政府有在照顧我們」的感覺,進而影響投票意向。這種「用小錢買大票」的策略,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 4. 為什麼7年級生(70後、80後)沒有這些福利? 這才是關鍵!7年級生正處於最辛苦的階段,面臨買房壓力、養小孩壓力、薪資成長停滯等問題,但政府反而忽略這個世代,轉而照顧年輕選民。可能的原因包括: 結論 政府發錢給年輕人,表面上是為了文化、教育或產業發展,實際上可能是選票考量。而最需要幫助的7年級生,卻因為不再是政策的「重點族群」而被忽視。這種做法長期下來,可能讓社會更加不滿,因為真正承擔經濟壓力的中生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

台灣年輕人是人,中年人就不是? Read More »

台灣政府是覺得一直送錢給年輕人未來就有票嗎?

台灣政府為年輕人提供了多種免費的優惠券和補助計劃,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案: 這些計劃旨在豐富年輕人的生活體驗,提升文化素養和身心健康。 為什麼要送錢給年輕人去強迫他們做根本不想做的事? 年輕人會不捨得花自己的錢去玩自己喜歡的手遊嗎? 不可能嘛,所以你給他錢去買他不愛看的書的意義在哪?

台灣政府是覺得一直送錢給年輕人未來就有票嗎? Read More »

台灣的球評都不講比賽,一直聊數據跟八卦???

最近比較有機會看各類球賽轉播,我發現台灣的球評和主播不管什麼體育比賽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針對比賽的實況做轉播講評,很多時間都在放空,不然就是一直聊一堆不重要或大家自己可以上網查的球員數據什麼的,再不然就是聊一些選手的場外八卦,更更更瞎的就是,狂講冷笑話… 真的看的很痛苦…

台灣的球評都不講比賽,一直聊數據跟八卦??? Read More »

台灣男生真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經過我長期的觀察,台灣男生對於追女生這件事,真的要有信心,不是叫你沒東西也無比自信那種,而是當你真的愛自己,有在自己身上努力的人,在追女生的時候,真的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一點。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因為我觀察了台灣社會的情侶很久了,帥哥旁邊有七、八成都是正妹,但正妹的旁邊有很大機率不是帥哥,所以所以,真的不要聽「網路」上的女生在那邊帶頭講幹話,這些人最後交往的一定也不是她們口中的理想型。 為什麼? 因為有多少女生或正妹或說自己喜歡醜男或普男,更不說這個社會又愛亂教女生什麼,反正都會分手、反正都會被怎樣怎樣,幹嘛不找帥的??? 那你就真的找帥的嘛! 不要在那邊開一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條件帶風向,然後其實根本就不是自己真實的想法。這就是製造社會問題的根源之一; 就跟你代言你根本沒吃過的保健食品一樣的意思! 台灣女生真的不要為了愛面子就在網上說違心的事跟風帶亂社會,坦蕩蕩一點對男生跟女生都好,談戀愛是很快樂的事,當然也有不開心的時候,但我相信還是開心的時間居多。 不要還沒交往就劃地自限,把所有的可能都拒於門外,這對自己不論是感情還是事業,其實都不是好事。

台灣男生真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Read More »

台灣單身問題,有很大原因出在台灣女生身上?

台灣女生普遍很喜歡聽網路上的誰說什麼就信什麼或者就代入什麼,但其實跟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差很多,單純只是成為大家覺得她應該成為的那種女生而已。 為什麼台灣女生就不能過的坦白一點呢? 一定有人會說,啊你們台灣男生咧? 我只能說,男生真的都很笨又很懶,沒空去管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打遊戲、打球、打手槍都沒空了,還去管網路上說什麼男生該怎樣怎樣? 就算就算,他們真的去看了,應該看完就忘了吧?!

台灣單身問題,有很大原因出在台灣女生身上? Read More »

台灣是一個最需要居安思危的國家

今天很不幸的看到台中新光三越的新聞,除了台灣一直以來的工安問題再次浮出來,更需要台灣人或在台灣的外國人注意的是台灣的災害應變能力。 我們的救災能力是世界級的沒有錯,但災難發生的當下,我們是完全沒有危機處理能力的,這非常非常的危險跟可怕。 如果政府不重視這問題,我們真的只能靠自己,我在這邊建議大家,狀況發生的當下請冷靜,我知道很難,但真的不差冷靜10-30秒,這10-30秒的冷靜真的很有機會救你一命或給你更多逃生機會。 除了真的躲不了的那種,其實在災難發生的當下,絕對不要跟著人群跑,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是一股腦的衝、撞、推擠…等,很多時候,人是在這些行為下死傷而不是因為災難。 希望大家在台灣都能過的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不要遇到這種事最好,不幸遇到也能以不變應萬變~

台灣是一個最需要居安思危的國家 Read More »

難怪台灣人被詐騙都只能認賠?

刮刮樂彩券在中獎後仍未能回本的情況。以台灣為例,審計部曾指出,售價2,000元的刮刮樂「2000萬超級紅包」,整體中獎率為69.33%,但回本率僅不到30%。這意味著,儘管有近七成的機會中獎,但實際上能收回成本的機率不到三成。 audit.gov.tw 此外,售價500元的「金虎獎」刮刮樂,回本率為38.44%,但彩券券面卻標示中獎率100%,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只要購買就能至少收回成本。 cardu.com.tw 這些例子顯示,部分刮刮樂彩券即使中獎,仍可能無法收回購買成本。因此,購買刮刮樂時,建議仔細了解彩券的中獎率和回本率,以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如果詐騙集團有跟你說明了,他們還算詐騙嗎?

難怪台灣人被詐騙都只能認賠?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