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1. 政府的「長期規劃」真的有在規劃嗎? 台灣政府經常把錢投入「未來發展」,但問題是,這些「未來」真的有確切的計畫和執行力嗎?很多時候,這種投資只是一個「口號」,並沒有真正落實。例如: 這種「花大錢做大計畫」的模式,往往只是表面上的「長遠發展」,但缺乏真正的執行力,最後可能變成半途而廢的政策浪費。 2.「未來」可以畫大餅,「當下」卻得承擔責任 政府喜歡把錢花在「未來」,一個關鍵原因是——未來的責任可以推給下一任政府,而現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馬上被罵。 解決「當下」的問題需要承擔責任,可能會影響選情,甚至動搖既有的利益結構,所以政府寧願把錢花在「未來」,讓人民覺得「至少政府有在規劃」,但這種「規劃」最後往往只是空話。 3.「撒錢式補助」vs.「真正改革」 政府很愛發各種補助(文化幣、動滋券、各種消費券),但這些錢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這種「撒錢式補助」其實只是短期安撫民心,但長期改革的問題沒人願意處理。 4. 選舉考量:人民短視 vs. 政府短視 有些人可能會說:「台灣人自己也短視啊!只關心眼前利益,政府才會這樣。」但事實上,政府的短視更嚴重,因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根本只是用來選舉的話術,並不是認真在做長期規劃。 這種模式已經玩了幾十年,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結論:政府應該改變施政優先順序 台灣政府不該一味砸錢在虛無縹緲的「未來」,而應該先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與其砸錢在不痛不癢的「未來發展」,不如先把當下的問題真正解決。
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