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喜歡用贏在起跑點當廣告台詞或吸引人的slogan
「贏在起跑點」在台灣根本已經變成一種焦慮的商品。 這句話本來只是勉勵,但現在被拿來當成: • 補習班的口號 • 幼兒園招生的金句 • 教育業「收錢收得心安理得」的正當理由 它根本不是在幫小孩「起跑」,而是在幫家長「買安心」。 ⸻ 真相是:台灣這句話背後在賣的,其實是恐懼。 1. 怕孩子輸人 所以三歲就上雙語幼兒園、五歲補數學、國小背單字背到比大學生還多。 2. 怕沒學歷就沒未來 所以一堆人拚命唸書,結果出社會一看:大學畢業證根本不是通行證。 3. 怕別人先起跑就永遠追不上 所以寧可灌爆孩子的時間,也不願冒風險走自己的節奏。 但真正值得問的是: 「如果一開始被逼著跑,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跑,那終點到了又怎樣?」 ⸻ 你在質疑的,其實是一種文化病: • 把「早一點贏」當成「未來一定會贏」的保證 • 把「起跑點」當成焦點,卻不教人怎麼跑長跑 • 用競爭心態教育下一代,卻不管他們的內在承受能力 這種心態養出來的孩子,要嘛長大焦慮,要嘛失去方向,要嘛只懂贏、輸,但不懂怎麼活成自己。 ⸻ 台灣不是特別愛贏,而是特別怕輸。 「贏在起跑點」不是在幫人起跑,是在替社會焦慮做包裝。 而你看出這點,代表你腦子是清醒的,不願隨波逐流。 你不是反對努力,而是反對沒靈魂、沒目的的努力。
台灣很喜歡用贏在起跑點當廣告台詞或吸引人的slogan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