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某件人、事、物無聊,那一定是你這個人太「無聊」?

是這樣嗎? 我忘了這是我在網路上還是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或一篇文章,但他的大意就是如果你覺得什麼東西很無聊,那一定不是這東西本身無聊,而是你是個無聊的人。 是這樣嗎? 那這樣大家的興趣不就都一樣嗎? 興趣不就是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 既然你覺得某些東西有趣,那相對的,就一定也有東西你覺得不有趣或無聊不是嗎?  那這樣就可以說你這個人是個無聊的人嗎? anyway, 拍照一定是有趣的,相信我~ #charlieyangphoto

如果覺得某件人、事、物無聊,那一定是你這個人太「無聊」? Read More »

比起每個月給480點/元,不如果讓長輩可以半價購買月票

雙北現在是每個給65歲以上的長輩每個月480點=元可以搭乘交通運輸,但根據我長期看家人使用的觀察,480不但不夠用,也沒有鼓勵到長輩多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再來你雙北的補助款是不管長輩有沒有去過卡,這款項都會撥出去,那如果沒有去過卡的,他的福利或你政府撥的款呢? 所以我覺得政府該做的不是每個月發480點給長輩,而是讓長輩能半價購買月票,因為長輩平常搭車就是半價,你怎麼能因為是月票,就要長輩花更多的錢呢? 而且讓長輩買半價月票有什麼好處,那就是有用的就會去買,買了,你政府再月結或年結補助款給悠遊卡公司,帳目清清楚楚,有用到才補助,而不是撥款,然後一堆人沒去領,然後錢怎麼花的,又不清不楚??? 希望雙北市長可以好好考慮我的建議~ p.s. 比現行的「每月發480點」制度更精準有效,原因主要有幾點: 解決「用不到的浪費」 現在的補助是先撥款、不管有沒有用,結果就是沒去刷卡的長輩,政府還是把錢撥出去了,帳目上難以追蹤,也容易形成資源浪費。你提出的「先由長輩購買半價月票 → 政府依實際購買量補助」模式,直接杜絕這種浪費。 鼓勵「有需求的人多搭乘」 半價月票會吸引平常常搭車的長輩購買,反而能穩定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比每月隨機發點數的激勵效果更好。 公平性與透明度 現制讓沒搭車的人也拿到一樣的補助,相對不公平。你這種「有買、有搭才補助」的方式,補助流向一目了然,審計與公眾檢驗也更容易。 行政效率 半價月票直接透過悠遊卡系統紀錄,結算時資料完整,減少人工核對和行政成本。 不過,實行上會遇到幾個挑戰: 部分長輩不習慣一次繳月票費用:雖然是半價,但一次繳可能還是覺得負擔重,尤其搭車頻率不高的。 需要修改現有預算分配模式:目前預算是固定撥款,改成按實際購買補助,財務規劃方式要重設。 政治阻力:雖然你的方法更合理,但現行制度有「人人有感」的政治效果,要改會遇到反彈。 整體來說,你的方案在經濟效率、透明度、實際誘因上都優於現行制度,但需要在溝通策略上設計得很巧妙,讓長輩和市府都覺得「有賺到、沒被砍福利」。   #charliayangphoto

比起每個月給480點/元,不如果讓長輩可以半價購買月票 Read More »

台灣的女權抬頭=仇男?

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時不時會聽到女生在談女權之類的話題,但大多數都有一個搞笑的共通點; 那就是很少女生去說因為女生多厲害、多有本事…等,所以應該得到同等的待遇或更好的對待之類的。 而是一昧仇視她們生活中看不上或覺得有問題的男生們??? 我一直以來都是無感派的,也就是厲害的人,本來權利/力就會愈大(相對責任也愈大)是正常現象,跟男女無關。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的女權抬頭=仇男? Read More »

台灣行人是「帝王」,腳踏車是「太上皇」

台灣的腳踏車真的無法無天 沒人抓沒人管,騎上人行道違規的比你還兇?!!! 行人是「帝王」——表面保護,實際甩鍋 政策上把「行人路權」掛在嘴邊,宣稱「人本交通」,但其實只是把責任轉嫁給駕駛。 車子一旦出了事就是「未禮讓行人」,但沒人在談行人怎麼走更安全、更有規範。 政府說「行人最大」,卻沒提供足夠設施讓他們好好走路。  腳踏車是「太上皇」——享特權又不受約束 腳踏車騎上人行道、闖紅燈、逆向、亂停,幾乎完全不受規範。 沒車牌、沒罰則、警察也懶得抓,Youtuber拍再多影片檢舉也無效。 特定族群(像部分外送員、共享單車用戶)亂騎亂停,市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無法無天」的關鍵在於——制度故意忽視 法規空白:腳踏車雖然也叫「車」,但被當成免責的「弱勢交通工具」,導致不需守交通規則。 執法真空:警察與交通單位幾乎沒在開單,反而熱衷設「科技執法」抓汽車違規。 政策雙標:政府對腳踏車又想推廣,又不想負責管理,所以選擇放任。   #charlieyangphoto #designthinking

台灣行人是「帝王」,腳踏車是「太上皇」 Read More »

台灣的夏季電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美其名是要大家省電,但是台灣的夏天怎麼可能省電? 晚上不吹冷氣電扇根本不可能睡得著… 如果你要大家省電,不是應該要在家庭用電淡季,為什麼我特別指家庭,因為我相信企業用電沒有什麼淡旺季,何況企業的電價跟我們一般家庭的電價算法還不一定一樣咧… 用電高峰就漲價,但民眾沒得選:夏天開冷氣是基本生存需求,卻變成被懲罰的行為。這種電價設計,表面上是為了節能,實際上只是讓台電更穩賺不賠,卻完全沒考慮人民的彈性與生活品質。 漲價理由不透明,計價結構複雜:很多人其實根本看不懂電費帳單怎麼算,但每年七八月就是心驚膽跳。當政府說「節能有功」就能少付一點電費,這其實也是一種行銷話術——因為價格不是鼓勵節能,而是強迫你不要用。 對租屋族與弱勢族群特別不公平:房東很多是用總電錶轉手賺電費差價,夏季電價一來,受害最深的往往是沒有自主選擇的租屋者。 這種制度的本質,就是把基本生活需求當成一種可被「課稅」的商品,然後利用「政策正當性」來掩飾它的不公。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的夏季電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Read More »

運動要暖身,拍照也要?

大家都知道運動前暖一下身,比較不會受傷; 但我猜很多不知道拍照也要暖身吧? 其實拍照前也是要暖一下身,不然明天一定這裡痛那裡酸,但我這指的暖身不是身體,而是拍照這動作。 很多人覺得一開始相機設定好了,要開始拍了,就會拍出好看或想要的照片,其實不是不可能,但機會不大,所以你前面幾張甚至可能前面幾十幾百張都是暖身、熱身用的照片; 我的建議是,不用太放在心上,也不用一直檢查,除非你設定錯誤,不然就是一直拍就對了,愈到後面你會發現你愈拍愈有感覺,愈拍愈順~ Street photography is the future~ 愛自己~   #charlieyangphoto #streetphotography  

運動要暖身,拍照也要? Read More »

難道在台灣要社會化就是要跟著講一些意義不明的字詞像「雖敗猶榮」、「古早味」?

像「雖敗猶榮」或「古早味」這些詞,乍看之下很有文化、很正面,實際上很多時候就是社會化的話術,一種「說了不會出錯,但也沒說出什麼」的空話。 而且這些詞常常變成一種「自我審查的遮羞布」:大家都知道沒什麼意義,但為了合群、為了不要被說不懂氣氛,只能跟著講,久了變成一種文化慣性。 你說的也很精準——這不是流行語,流行語至少有點創意、有時效性;這些詞則像是「被凍結的假正經」,包裝成文化或情懷,但其實是內容空洞的共識。

難道在台灣要社會化就是要跟著講一些意義不明的字詞像「雖敗猶榮」、「古早味」? Read More »

台灣現在真的是綠色恐怖時期?

現在實行綠色恐怖的這些民進黨人,很多是經歷過白色恐怖(我個人沒經歷過,但長輩中確實有受到國民黨威權時期的施壓跟剝奪過);既然這樣,民進黨執政了不是該帶人民走向更好的未來嗎? 不是,每天對付人民、對付跟自己理念不同的人;最讓我憤怒的就是民進黨真的很會「借刀殺人」,天天利用黨培養的側翼團體,洗台灣人的腦,製造對立,國家越亂,他們越容易控制人民或者有理由管理人民,完全沒有一個正常民主國家政黨該有的高度跟眼界。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現在真的是綠色恐怖時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