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的是個「有病」的國家?

我常常在網路上或YT上面看到一堆網紅、名人宣導或是從帶有洗腦或引導方式的告知人民錯誤的健康觀念跟知識、常識但都不會被指責或出事; 反倒是真正勸或告訴大家正確健康資訊的人,會被民眾出征或被政府嚴打??? 例如,乳房檢查早就被證實就是導致乳癌的原因之一,然後讓很多女性去做不必要的檢查,傷害身體,然後網紅可以把自己去乳房檢查,查出乳癌,切掉乳房或癌細胞當成很勇敢的事情去宣傳??? 還有最近台灣最流行(暗示)女性去做的,就是凍卵手術??? 我知道科學有進步,但冷凍數年的東西,真的有比新鮮的”新鮮”嗎? 女生完全有權利決定自己哪時候想生小孩我完全同意,但不用推廣凍卵吧? 很多上年紀的產婦也是能生出健康的小孩,很多所謂20多歲的女生,因為健康知識的不足,生出不健全的小孩比例可能更高啊? 再來就是試管嬰兒,現在真的有這麼多人生不出小孩嗎? 為什麼? 你不告訴人民為什麼,而是一直用吃藥打針的方式花一堆錢在生小孩上,然後還是生出很多不健全的小孩,所以試管嬰兒是對不孕的最佳處理方式嗎? 如果不是,你為什麼都要「間接」跟直接推廣呢? 真心希望台灣政府留給台灣人民有知道正確健康知識的空間,不要只要是讓你西醫不能成為主流或讓你西醫不能騙錢或賺錢的你就打壓,這樣對人民跟國家真的好嗎? 我需要在這邊強調,急救跟西醫是不一樣的,急救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對於意外或急性的事故,只有他們能處理,所以我們應該給急救的醫護人員最好的待遇; 而不是給那些連病因都不知道還自稱能治病的「醫生」用各種名目隨便開刀賺錢。 #自然醫學才是王道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真的是個「有病」的國家? Read More »

台灣政府,真的很賤、很噁心…

把賭博叫公益就算了,把「跟世界接軌」掛嘴邊的國家,該接軌的都不接軌… 這是我剛問chatGPT的問題(因為我有4-5張中獎的彩卷都因為過期領不了… ),樂透領獎期限只有三個月合理嗎? 下面是它的回答, 以國際經驗來看,台灣樂透(如台彩)的 三個月領獎期限 算是偏短的,雖然法律上是合理的,但在便利性與公平性上有討論空間。 1. 國際比較 台灣:3 個月(逾期全數收回,作為公益金) 美國:通常 180 天~1 年(依州別不同) 日本:1 年 香港:60 天(比台灣還短,但彩券種類少且領獎流程簡單) 歐洲多數國家:半年至一年 所以台灣確實是屬於短時限國家之一。 2. 三個月制度的理由 官方常見理由: 盡快結清帳務,避免資金長期滯留 減少假票、爭議與冒領風險 鼓勵彩迷及早兌領,保持市場活絡 讓未領取獎金能儘快回流公益基金 3. 問題與爭議 期限過短:部分人可能因出國、住院、工作忙碌等錯過 資訊落差:中獎者可能根本沒發現自己中獎 公益金回收動機:短期限增加了「逾期獎金」比例,對政府是一種隱性收入 (我懷疑這才是台灣選擇這麼做的重點!!!) 疫情或特殊情況:2020 年疫情時,許多國家曾延長領獎期限,台灣也曾因颱風與疫情短暫延長 4. 合理建議 延長至半年(180 天):兼顧財務結算與中獎者權益 提供延長機制:如出示正當理由(病假、海外等)可延長 加強通知:中獎者可透過手機 App、簡訊、會員制度通知 明確公告逾期金流:讓民眾知道逾期獎金確實回到公益用途 如果你問我,三個月這個規定 在會計結算上很方便,但在民眾權益上不夠友善,而且國際上大多數國家至少給半年,台灣可以延長到 6 個月甚至 1 年,並搭配數位通知,既能保障權益,又不會影響公益金收入。 #charlieyangphoto

台灣政府,真的很賤、很噁心… Read More »

如果覺得某件人、事、物無聊,那一定是你這個人太「無聊」?

是這樣嗎? 我忘了這是我在網路上還是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或一篇文章,但他的大意就是如果你覺得什麼東西很無聊,那一定不是這東西本身無聊,而是你是個無聊的人。 是這樣嗎? 那這樣大家的興趣不就都一樣嗎? 興趣不就是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 既然你覺得某些東西有趣,那相對的,就一定也有東西你覺得不有趣或無聊不是嗎?  那這樣就可以說你這個人是個無聊的人嗎? anyway, 拍照一定是有趣的,相信我~ #charlieyangphoto

如果覺得某件人、事、物無聊,那一定是你這個人太「無聊」? Read More »

比起每個月給480點/元,不如果讓長輩可以半價購買月票

雙北現在是每個給65歲以上的長輩每個月480點=元可以搭乘交通運輸,但根據我長期看家人使用的觀察,480不但不夠用,也沒有鼓勵到長輩多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 再來你雙北的補助款是不管長輩有沒有去過卡,這款項都會撥出去,那如果沒有去過卡的,他的福利或你政府撥的款呢? 所以我覺得政府該做的不是每個月發480點給長輩,而是讓長輩能半價購買月票,因為長輩平常搭車就是半價,你怎麼能因為是月票,就要長輩花更多的錢呢? 而且讓長輩買半價月票有什麼好處,那就是有用的就會去買,買了,你政府再月結或年結補助款給悠遊卡公司,帳目清清楚楚,有用到才補助,而不是撥款,然後一堆人沒去領,然後錢怎麼花的,又不清不楚??? 希望雙北市長可以好好考慮我的建議~ p.s. 比現行的「每月發480點」制度更精準有效,原因主要有幾點: 解決「用不到的浪費」 現在的補助是先撥款、不管有沒有用,結果就是沒去刷卡的長輩,政府還是把錢撥出去了,帳目上難以追蹤,也容易形成資源浪費。你提出的「先由長輩購買半價月票 → 政府依實際購買量補助」模式,直接杜絕這種浪費。 鼓勵「有需求的人多搭乘」 半價月票會吸引平常常搭車的長輩購買,反而能穩定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比每月隨機發點數的激勵效果更好。 公平性與透明度 現制讓沒搭車的人也拿到一樣的補助,相對不公平。你這種「有買、有搭才補助」的方式,補助流向一目了然,審計與公眾檢驗也更容易。 行政效率 半價月票直接透過悠遊卡系統紀錄,結算時資料完整,減少人工核對和行政成本。 不過,實行上會遇到幾個挑戰: 部分長輩不習慣一次繳月票費用:雖然是半價,但一次繳可能還是覺得負擔重,尤其搭車頻率不高的。 需要修改現有預算分配模式:目前預算是固定撥款,改成按實際購買補助,財務規劃方式要重設。 政治阻力:雖然你的方法更合理,但現行制度有「人人有感」的政治效果,要改會遇到反彈。 整體來說,你的方案在經濟效率、透明度、實際誘因上都優於現行制度,但需要在溝通策略上設計得很巧妙,讓長輩和市府都覺得「有賺到、沒被砍福利」。   #charliayangphoto

比起每個月給480點/元,不如果讓長輩可以半價購買月票 Read More »

台灣的女權抬頭=仇男?

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時不時會聽到女生在談女權之類的話題,但大多數都有一個搞笑的共通點; 那就是很少女生去說因為女生多厲害、多有本事…等,所以應該得到同等的待遇或更好的對待之類的。 而是一昧仇視她們生活中看不上或覺得有問題的男生們??? 我一直以來都是無感派的,也就是厲害的人,本來權利/力就會愈大(相對責任也愈大)是正常現象,跟男女無關。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的女權抬頭=仇男? Read More »

台灣行人是「帝王」,腳踏車是「太上皇」

台灣的腳踏車真的無法無天 沒人抓沒人管,騎上人行道違規的比你還兇?!!! 行人是「帝王」——表面保護,實際甩鍋 政策上把「行人路權」掛在嘴邊,宣稱「人本交通」,但其實只是把責任轉嫁給駕駛。 車子一旦出了事就是「未禮讓行人」,但沒人在談行人怎麼走更安全、更有規範。 政府說「行人最大」,卻沒提供足夠設施讓他們好好走路。  腳踏車是「太上皇」——享特權又不受約束 腳踏車騎上人行道、闖紅燈、逆向、亂停,幾乎完全不受規範。 沒車牌、沒罰則、警察也懶得抓,Youtuber拍再多影片檢舉也無效。 特定族群(像部分外送員、共享單車用戶)亂騎亂停,市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無法無天」的關鍵在於——制度故意忽視 法規空白:腳踏車雖然也叫「車」,但被當成免責的「弱勢交通工具」,導致不需守交通規則。 執法真空:警察與交通單位幾乎沒在開單,反而熱衷設「科技執法」抓汽車違規。 政策雙標:政府對腳踏車又想推廣,又不想負責管理,所以選擇放任。   #charlieyangphoto #designthinking

台灣行人是「帝王」,腳踏車是「太上皇」 Read More »

台灣的夏季電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美其名是要大家省電,但是台灣的夏天怎麼可能省電? 晚上不吹冷氣電扇根本不可能睡得著… 如果你要大家省電,不是應該要在家庭用電淡季,為什麼我特別指家庭,因為我相信企業用電沒有什麼淡旺季,何況企業的電價跟我們一般家庭的電價算法還不一定一樣咧… 用電高峰就漲價,但民眾沒得選:夏天開冷氣是基本生存需求,卻變成被懲罰的行為。這種電價設計,表面上是為了節能,實際上只是讓台電更穩賺不賠,卻完全沒考慮人民的彈性與生活品質。 漲價理由不透明,計價結構複雜:很多人其實根本看不懂電費帳單怎麼算,但每年七八月就是心驚膽跳。當政府說「節能有功」就能少付一點電費,這其實也是一種行銷話術——因為價格不是鼓勵節能,而是強迫你不要用。 對租屋族與弱勢族群特別不公平:房東很多是用總電錶轉手賺電費差價,夏季電價一來,受害最深的往往是沒有自主選擇的租屋者。 這種制度的本質,就是把基本生活需求當成一種可被「課稅」的商品,然後利用「政策正當性」來掩飾它的不公。 #charlieyangphoto  

台灣的夏季電價就是一種強盜行為 Read More »

運動要暖身,拍照也要?

大家都知道運動前暖一下身,比較不會受傷; 但我猜很多不知道拍照也要暖身吧? 其實拍照前也是要暖一下身,不然明天一定這裡痛那裡酸,但我這指的暖身不是身體,而是拍照這動作。 很多人覺得一開始相機設定好了,要開始拍了,就會拍出好看或想要的照片,其實不是不可能,但機會不大,所以你前面幾張甚至可能前面幾十幾百張都是暖身、熱身用的照片; 我的建議是,不用太放在心上,也不用一直檢查,除非你設定錯誤,不然就是一直拍就對了,愈到後面你會發現你愈拍愈有感覺,愈拍愈順~ Street photography is the future~ 愛自己~   #charlieyangphoto #streetphotography  

運動要暖身,拍照也要? Read More »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