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台灣政府不做事的原因是因為沒能力嗎? 不是,是因為他們不想負責

其實,政府內部是有很多專業官僚、學者顧問,甚至有些政策藍圖也規劃得不錯。但為什麼最後什麼都不做?因為一旦開始做事,就會面對責任、風險、爭議,這是他們最不想碰的東西。 1. 不做事 = 沒有責任,做了才會被罵 2. 台灣的政治文化 = 甩鍋文化 台灣政府的標準SOP:事情爆發 → 互相甩鍋 → 不了了之 不管什麼問題,都能找到一個「不是政府的錯」的說法,這樣官員就可以安然下台,問題繼續擺爛。 3. 最佳策略:混到卸任,風頭過了就沒事 對官員來說,做事的風險比不做事高太多: 所以台灣很多問題的處理方式就是: 最後,換一批官員上來,繼續循環。 結論:台灣政府不是沒能力,而是選擇不做 如果真的沒能力,怎麼會有那麼多政策報告、計畫書、顧問團隊?政府該做的事情他們其實都知道,只是不想碰「難題」,寧願拖時間,反正最後倒楣的都是老百姓。

台灣政府不做事的原因是因為沒能力嗎? 不是,是因為他們不想負責 Read More »

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1. 政府的「長期規劃」真的有在規劃嗎? 台灣政府經常把錢投入「未來發展」,但問題是,這些「未來」真的有確切的計畫和執行力嗎?很多時候,這種投資只是一個「口號」,並沒有真正落實。例如: 這種「花大錢做大計畫」的模式,往往只是表面上的「長遠發展」,但缺乏真正的執行力,最後可能變成半途而廢的政策浪費。 2.「未來」可以畫大餅,「當下」卻得承擔責任 政府喜歡把錢花在「未來」,一個關鍵原因是——未來的責任可以推給下一任政府,而現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馬上被罵。 解決「當下」的問題需要承擔責任,可能會影響選情,甚至動搖既有的利益結構,所以政府寧願把錢花在「未來」,讓人民覺得「至少政府有在規劃」,但這種「規劃」最後往往只是空話。 3.「撒錢式補助」vs.「真正改革」 政府很愛發各種補助(文化幣、動滋券、各種消費券),但這些錢真的解決了問題嗎? 這種「撒錢式補助」其實只是短期安撫民心,但長期改革的問題沒人願意處理。 4. 選舉考量:人民短視 vs. 政府短視 有些人可能會說:「台灣人自己也短視啊!只關心眼前利益,政府才會這樣。」但事實上,政府的短視更嚴重,因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根本只是用來選舉的話術,並不是認真在做長期規劃。 這種模式已經玩了幾十年,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結論:政府應該改變施政優先順序 台灣政府不該一味砸錢在虛無縹緲的「未來」,而應該先解決「當下」最迫切的問題: 與其砸錢在不痛不癢的「未來發展」,不如先把當下的問題真正解決。

為什麼台灣總是要把錢花在不實際的「未來」而不是緊急的「當下」? Read More »

台灣年輕人是人,中年人就不是?

1. 為什麼要發錢給對社會沒有生產力的年輕人? 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目前或許還沒有正式進入職場,短期內對經濟的「生產力」有限,但政府可能認為投資年輕人就是在投資未來。例如,透過補助教育、文化、運動等活動,希望培養他們的能力和視野,長遠來看對社會發展有幫助。但問題是,這些「投資」真的有效嗎?還是說只是在填補某些產業(如書店、表演藝術、運動場館)的收入缺口? 2. 這樣是不是在變相鼓勵「不勞而獲」? 確實,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些補助讓年輕人習慣「不用賺錢也能花錢」,養成依賴心態。不過,大部分年輕人也不會因為幾千塊補助就變成「不想工作」的米蟲。真正的問題在於,政府這種做法是否在錯誤的地方花錢?如果資源有限,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投入到更急需幫助的族群,比如低薪勞工、養家活口的中年人,或者快要退休但生活困難的老人? 3. 政府發錢的真正目的是選票考量? 很有可能。年輕人是未來的選民,提前培養「好感度」,對政府來說是長遠的政治投資。而且相比其他群體,年輕人更容易因為幾千塊的補助產生「政府有在照顧我們」的感覺,進而影響投票意向。這種「用小錢買大票」的策略,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見。 4. 為什麼7年級生(70後、80後)沒有這些福利? 這才是關鍵!7年級生正處於最辛苦的階段,面臨買房壓力、養小孩壓力、薪資成長停滯等問題,但政府反而忽略這個世代,轉而照顧年輕選民。可能的原因包括: 結論 政府發錢給年輕人,表面上是為了文化、教育或產業發展,實際上可能是選票考量。而最需要幫助的7年級生,卻因為不再是政策的「重點族群」而被忽視。這種做法長期下來,可能讓社會更加不滿,因為真正承擔經濟壓力的中生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

台灣年輕人是人,中年人就不是? Read More »

台灣男生真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經過我長期的觀察,台灣男生對於追女生這件事,真的要有信心,不是叫你沒東西也無比自信那種,而是當你真的愛自己,有在自己身上努力的人,在追女生的時候,真的可以對自己有信心一點。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 因為我觀察了台灣社會的情侶很久了,帥哥旁邊有七、八成都是正妹,但正妹的旁邊有很大機率不是帥哥,所以所以,真的不要聽「網路」上的女生在那邊帶頭講幹話,這些人最後交往的一定也不是她們口中的理想型。 為什麼? 因為有多少女生或正妹或說自己喜歡醜男或普男,更不說這個社會又愛亂教女生什麼,反正都會分手、反正都會被怎樣怎樣,幹嘛不找帥的??? 那你就真的找帥的嘛! 不要在那邊開一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條件帶風向,然後其實根本就不是自己真實的想法。這就是製造社會問題的根源之一; 就跟你代言你根本沒吃過的保健食品一樣的意思! 台灣女生真的不要為了愛面子就在網上說違心的事跟風帶亂社會,坦蕩蕩一點對男生跟女生都好,談戀愛是很快樂的事,當然也有不開心的時候,但我相信還是開心的時間居多。 不要還沒交往就劃地自限,把所有的可能都拒於門外,這對自己不論是感情還是事業,其實都不是好事。

台灣男生真的要對自己有信心 Read More »

台灣單身問題,有很大原因出在台灣女生身上?

台灣女生普遍很喜歡聽網路上的誰說什麼就信什麼或者就代入什麼,但其實跟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差很多,單純只是成為大家覺得她應該成為的那種女生而已。 為什麼台灣女生就不能過的坦白一點呢? 一定有人會說,啊你們台灣男生咧? 我只能說,男生真的都很笨又很懶,沒空去管去想那些有的沒的,打遊戲、打球、打手槍都沒空了,還去管網路上說什麼男生該怎樣怎樣? 就算就算,他們真的去看了,應該看完就忘了吧?!

台灣單身問題,有很大原因出在台灣女生身上? Read More »

台灣是一個最需要居安思危的國家

今天很不幸的看到台中新光三越的新聞,除了台灣一直以來的工安問題再次浮出來,更需要台灣人或在台灣的外國人注意的是台灣的災害應變能力。 我們的救災能力是世界級的沒有錯,但災難發生的當下,我們是完全沒有危機處理能力的,這非常非常的危險跟可怕。 如果政府不重視這問題,我們真的只能靠自己,我在這邊建議大家,狀況發生的當下請冷靜,我知道很難,但真的不差冷靜10-30秒,這10-30秒的冷靜真的很有機會救你一命或給你更多逃生機會。 除了真的躲不了的那種,其實在災難發生的當下,絕對不要跟著人群跑,因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就是一股腦的衝、撞、推擠…等,很多時候,人是在這些行為下死傷而不是因為災難。 希望大家在台灣都能過的平平安安、快快樂樂,不要遇到這種事最好,不幸遇到也能以不變應萬變~

台灣是一個最需要居安思危的國家 Read More »

ChatGPT search charlieyangphoto.com

Charlie Yang is a photography enthusiast who shares his passion through his website, charlieyangphoto.com. He is dedicated to learning about photography, healthcare, and design solutions, and enjoys sharing this knowledge with others who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citeturn0search2 His website features a variety of creative projects, including: - #editmyoldphotoproject citeturn0search3 In his blog, Charlie discusses various

ChatGPT search charlieyangphoto.com Read More »

有合法賭場的國家人民真的天天賭博或賭博成癮嗎?

擁有合法賭場的國家並不意味著人民就會每天賭博或普遍賭博成癮。雖然合法化賭場能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其影響會因國家而異,主要取決於該國的規範和防範措施。 有合法賭場的國家範例: 主要觀察: 總結來說,合法賭場確實可能帶來一些賭博問題,但通過有效的監管和防治措施,這些問題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大多數國家有合法賭場的地方並不代表每個人都會賭博成癮。

有合法賭場的國家人民真的天天賭博或賭博成癮嗎? Read More »

台灣為什麼不把賭場合法化?

將賭場合法化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熱議議題,台灣目前未開放賭場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因素: 1. 社會與文化風險 賭博可能引發社會問題,尤其是賭博成癮、家庭暴力、犯罪等。即便在一些國家賭場合法化後,也難以完全消除這些問題。例如,澳門等地的賭博業繁榮,但賭博成癮問題依然存在。因此,台灣社會普遍擔心開放賭場會對家庭、社會及個人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2. 防止地下賭博擴大 台灣儘管沒有合法賭場,但地下賭博市場依然活躍,尤其是線上賭博。合法賭場開放可能會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並可能導致地下賭博行業進一步擴大,難以有效監管和規範 。 3. 道德與倫理考量 許多人認為賭博對社會的影響,尤其是對弱勢群體的傷害,過於深遠,因此,對賭場合法化持反對態度。賭博可能加劇貧困,並成為某些人賺取財富的唯一手段。 4. 潛在的經濟效益 儘管合法賭場可能帶來可觀的稅收和觀光收入,台灣政府對這些潛在效益的看法較為保守,並強調應該先解決賭博成癮等社會問題後再討論合法化。此舉目的是避免過度依賴賭博業,從而忽視其他可持續的經濟發展 。 總結來看,雖然賭場合法化可能帶來經濟上的好處,但台灣政府和社會大眾擔心賭博對社會的負面影響,這使得合法化的討論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台灣為什麼不把賭場合法化? Read More »

自殺是真的因為純心理壓力,還是西藥的副作用?

自殺的成因非常複雜,通常是心理、社會、生物和環境多重因素的結果,而非單一原因。以下是針對心理壓力與藥物副作用在自殺行為中的影響的分析: 1. 心理壓力與自殺 2. 西藥副作用與自殺 抗憂鬱藥的影響 其他精神科藥物 類固醇與其他藥物 3. 心理壓力與藥物副作用的交互作用 4. 哪個影響更大? 如何避免自殺風險? 結論 自殺行為主要由心理壓力驅動,但藥物副作用在特定情況下可能加重風險。全面的心理支持、適當的藥物治療和監控是減少自殺的重要手段。強調心理健康和多面向的治療對預防自殺尤為關鍵。

自殺是真的因為純心理壓力,還是西藥的副作用?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