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不是比美國更需要DOGE部門,怎麼實行?
要判斷台灣是否比美國更需要像「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這樣的部門,得先看看兩地的政府運作現況和挑戰,再來談怎麼實行。 台灣的政府效率其實有兩面。一方面,台灣在某些便民服務上表現不錯,比如健保系統、戶政服務,甚至是災害應變,都常被拿來跟美國比,說是「世界奇蹟」級別的效率。這些系統流程簡化、數位化程度高,民眾办事方便。但另一方面,台灣的行政效率在產業支援、基礎建設和法規更新上常被詬病。像企業家就抱怨過,台灣官僚體系反應慢、審批拖延,影響投資和創新速度。競爭力排名上,台灣整體不差,但在政府效能這塊,國際評比常指出有進步空間,比如決策執行力不足或資源浪費。 美國的情況則不同。它是聯邦制,政府規模龐大,部門間協調複雜,還有層層法規和利益團體牽制。美國的問題更多是「大而臃腫」,浪費性支出高,技術現代化滯後,這也是川普政府推DOGE的背景——想砍預算、精簡流程、更新系統。不過,美國的優勢在於它有強大的市場驅動力和彈性,政府效率低不見得拖垮整體經濟。 那台灣比美國更需要DOGE嗎?不好一概而論。台灣的政府規模小,反應應該更快,但現實中常卡在政治鬥爭和保守心態上,導致效率打折;美國則是大國病,問題出在結構性冗餘。如果從「急需改革」的角度看,台灣可能更迫切,因為它資源有限,沒美國那樣的餘地去承受低效。但美國的問題更顯眼,動輒數千億美元的預算浪費,對全球影響也更大。 至於怎麼實行,台灣若要設類似部門,可以參考美國DOGE的方向,但得調整成自己的版本: 實行起來,台灣的挑戰可能是政治阻力大,畢竟任何精簡或裁員都會惹爭議。但如果能聚焦具體成果,像提速5G建設或減半行政等待時間,民眾支持度應該會高。美國DOGE還在摸索階段,台灣不妨邊看邊學,找出自己的路。
台灣是不是比美國更需要DOGE部門,怎麼實行? Read More »